1.以乡村景观和乡村意象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乡村景观与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
首先,乡村景观规划的精髓是打造“原乡”,即通过景观设计、风貌控制与建筑保护,维护乡村地区的原乡风貌。乡村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和乡土文化是重要的乡村资源,也是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原乡性乡村景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激发城市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最初原因。乡村丰富独特的旅游景观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这样便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在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过程中,要以因应自然为基本的规划准则,以朴实的艺术手法对乡村景观进行维护和整治,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对乡村景观进行凝视和思考,以自然选材、自然造型和自然设计,化有形规划于无形。
其次,乡村意象包括乡村聚落、建筑空间、社会状态和文化风俗等要素,其规划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结构体系。从游客心理学的角度看,由具有浓郁特色的乡村景观作为底色的乡村意象是激发城市游客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根本动因,游客在乡村内进行游憩活动所体验到的乡村文化,使游客产生似曾相识的“回归感”,维持并强化了乡村意象的“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在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要着力保护乡村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鲜明的民俗特色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不应以牺牲乡村意象为代价。
乡村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建筑选材和建筑空间布局方式,是与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紧密融合的,它体现着中国乡土建筑设计与规划布局的朴素思想,适应乡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能够从每一个细节上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乡村旅游规划应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以传统乡村的布局理念为主导,保护村庄建筑特色,不去破坏、异化现有建筑景观,这是乡村景观能够保持乡土特色,继承乡村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3.重视乡村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
在乡村旅游的规划中,要重视乡村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其一,体现乡村的自然性,即原乡的山水环境所表现的自然特征,缺乏这一特征之把握,就没有环境的真实性。其二,原乡的建筑及空间场景,建筑及其所组合的城镇、村落、街巷的空间特征是原乡固有的基因密码及文化符号,包括许多细部特征,如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在规划建设中,要保留其自然特色和生活的真实场景。此外,原乡规划还要力图通过规划唤醒当地居民的文化意识,并在乡村开发建设和区域发展中,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自觉。所以,原乡规划旨在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