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天的论坛上,袁隆平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进程。袁隆平用专业术语分析了超级稻选育技术路线,他说,“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也是突破一期又一期超级杂交稻目标的核心科学思想,更是未来持续突破更高产量目标的最佳技术路线。形态改良还大有潜力,杂种优势利用前景更加广阔。
“良好的形态是高产的基础,超高产水稻的株型特征为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袁隆平如是说,这也是他的“禾下乘凉梦”的目标。因为他曾说过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他提出,稻谷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目前半矮秆品种收获指数(HI)已非常高,进一步提高收获指数已相当有限,下一步要提高水稻产量,主要依赖提高生物学产量,提高生物学产量产量的途径有两种,第一增加株高、第二增加茎秆壁厚,但增加茎秆壁厚比增加株高难度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