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中央反驳国内粮价没竞争力及大跌原因与改革方向

2015-11-20来源:新浪财经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新浪财经讯 “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于2015年11月17日-1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出席并演讲。

陈锡文分析了国内与国外粮食倒挂的原因,其认为,从国内来看,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不断上涨,从国外来看,经济危机后,国外粮价下跌幅度过大,人民币汇改后大幅升值,国际海运价格大跌等因素都对粮食价格倒挂产生了影响。

其认为粮食流通体制、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的补贴政策、以及粮食的收储制度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如何改革,陈锡文认为,粮食价格的形成要由市场来决定,但是农民的利益要由政府来保证。“改革将会通过价补分离的方式来推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各类市场主体才能进入市场,让粮食流通活起来。农民受损失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补贴进行补偿”。

对于社会上流行的“国内粮食价格没有竞争力,又要给农民补贴,能不能少种一点到国际上多买一点”的观点,陈锡文反驳称,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仅仅出现在WTO规定的关税配额制度内——配额内,关税仅有1%,超出配额,关税将提高至65%,超出关税配额的部分,国外粮食价格完全没有竞争力。

对于集中土地,农业大规模经营的提议,陈锡文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其认为,如果靠租赁土地实现农业大规模经营,一旦粮价下跌,受到冲击最大的恰恰是大规模经营的农户,“现在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租金都在不断的上升。

其认为,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把土地托管给生产型经营服务组织经营,以绕过了土地租金,使得土地的主人和经营者能够在市场经济面前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均摊的机制,可能是未来中国农业,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锡文: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的财经年会。我想着重谈一下当前的粮食问题,因为社会各方面对粮食问题都很关注,确实也应该关注。从国内的生产形势来看,今年可能是连续第12个增产的年份,粮食总产量能达到12300亿斤左右,和2003年的产量8614亿斤相比,大概年度的产量提高了3660多亿斤,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成绩。

但是现在的问题也很多,社会对粮食问题的关注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第一个,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了国际市场的价格,于是就出现了国内外粮价倒挂的局面。第二个,当前正在推进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会不会伤害到农民的收入。

关于第一个,应当实事求是的承认,当前国内粮价确实明显高于了国际市场的价格。从1—9月份的平均价格看,小麦市场批发价要比关税配额内进口到岸完税的国外成本价高出37%,大米大概要高出42%,玉米的价格要高出51%,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幅度了。

什么时候出现了这种情况?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在讨论前,大家应该先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首先,2012年以后才出现了中国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的情况。首先,当然是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这些年来持续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和玉米和大豆的临时收储价。因为2015年中央政府定的最低收购价和2014年没有变动,所以我们现在执行的是2014年的价格,以2014年的价格和2011年相比,国内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提高了32%,中晚籼稻提高了29%,粳稻提高了21%,玉米的临时收购价提高了13%,大豆的临时收储价提高了20%。我刚才讲的后一组数字就是国内提价的幅度和国际市场的差价相比,要明显大于我们提价的幅度。

由此可见,不完全是由于中国国内的粮价上涨或者说成本上涨才出现了这么大的差价。必定还有其他原因,其他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2011年、2012年以来国际粮价开始大幅度下跌,2008年秋冬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基本都采取了强有力的财政和金融的刺激政策,当时大量的货币供给带来了通货膨胀,于是像粮食这样的大宗产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价格明显的提高。但是进入2010年以后,全球经济复苏非常缓慢,实际上又出现了一轮新的紧缩,所以大宗产品的价格明显下挫,当然,粮食的价格也是如此。如果和2011年、2012年国际粮价的最高点相比,目前的粮价要比那个时候的国际粮价下跌了40%—50%,小麦、大米大概都下跌了40%,玉米的价格下跌了50%,所以可以说我们现在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粮价的下跌幅度太大。

第二个原因,我们的汇率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人民币汇率坚挺,兑美元汇率不断上升,今年8月之前有关部门测算,大概人民币兑美元的上升幅度在28%—29%,考虑到8月以后人民币略微回落,大概人民币兑美元的涨幅在这个过程中至少上涨了25%左右,同样也就意味着以美元购买的农产品进入中国以后,它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将下降25%左右。这个事情跟农业是没有关系的,汇率的变化。

第三个原因,最近这一两年国际能源价格的暴跌导致了国际海运价格的暴跌,粮食是大宗产品,基本上都是通过海运运到中国的。这个价格跌了多少呢?我查了资料,2008年的时候,从美国墨西哥湾运到中国广州黄埔港,散装的谷物货运价格一吨是135—138美元,到今年9月、10月份的价格跌到了每吨32美元,跌掉了100美元以上。

所以我想简单的测算实际上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进口的粮食由于汇率的变化和海运价格的变化,至少就比2011年以前要便宜1200—1500美元,所以才造成了现在这么大的价差。

但是不管分析了多少原因,这么大的价差必须认真对待,所以下一步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粮食流通体制、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的补贴政策、以及粮食的收储制度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正在进行,有的已经出台了,比如说对新疆的棉花、对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大豆,已经进行了两年的目标价格改革。今年9月18日有关部门公布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从过去东北地区的平均1.12元/斤降到了1元,当然市场反应都相当强烈。

这些改革还在继续推进,当然其中最复杂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既要让农产品的价格具有竞争力,又不能伤害农民合理的利益,难点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大家第二个关心的问题,就是降价之后对农民会有什么影响,以玉米举例,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去年国家临时收储价平均价在1.12元,一共收购了1亿1千6百多亿斤玉米,如果每斤降0.12元,差不多农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农民差不多平均一亩地要少收100元左右,这样的改革农民当然有理由反对,伤害到了他的基本利益。

所以,对于改革,中央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价格的形成要由市场来决定,但是农民的利益要由政府来保证。实际上这个改革将会通过价补分离的方式来推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各类市场主体才能进入市场,让粮食流通活起来。农民受损失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补贴进行补偿,正在按照这个思路研究向前推进。

但是现在也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粮食价格既然这么没有竞争力,同时又要给农民这么多补贴,何必种那么多呢,能不能少种一点到国际上多买一点,当然也是一个思路。实际上我想很多问题的分析不在于简单的逻辑推理,粮食问题并没有像刚才数据提到的那么可怕,好像价差差了百分之三四十、四五十似乎很可怕,但是大家注意到我刚才提到的价差指关税配额内进口的粮食才有这么大的价差,因为中国入世的时候按照WTO的规则做了一个承诺,入世以后中国的农产品要对世界开放,包括粮食,但是也跟其他WTO成员一样需要保护我们自己的产业和农民。因此,我们做的承诺是,允许国际上的粮食在一定数量内进入中国的时候给予优惠关税,这个制度就叫做“关税配额制度”。

我们当初承诺的关税配额是多少呢?小麦每年的进口量是963.6万吨,玉米是720万吨,大米是532万吨,如果国际市场上进入中国的这些品种的数量没有超过这个界限,对它实行1%的关税。所以我刚才说的,中国粮食和国际市场的价差是在这个基础上算出来的。但如果超过了关税配额,从超过的那一吨开始,我们将对他征收65%的关税。WTO是允许中国这样做的,也是符合WTO规则的。

大家都知道,征税65%关税之后,我刚才报的那些价差,最高的就是玉米,大概价差是51%,所以如果对进口玉米征收65%的关税,明显比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就要贵,就进不来。所以想多进口一些粮食来降低整体上的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我想这个想法是好的,但首先面临着一个突出的大问题,就是关税配额打不打算废除,不废除关税配额,说句实在话,65%的关税国外的粮食是进不来的,要想废除,可能对中国农业、对中国农民带来的这种冲击乃至长远的影响可能是无可估量的。

所以正是从这两个角度看,我想我们必须进行两方面的改革,一个就是刚才讲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方式和收储制度要进行改革,让市场更多的起作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大家都讲,规模经营之后农业效率就会提高,但是,玉米价格下降之后,受到冲击最大的恰恰是那些大规模经营的农户、大户或者是合作社、企业等等,为什么呢?土地是要租金的,现在全国各地农民的土地流转过程中租金都在不断的上升,所以实际上简单的说,通过土地流转来发展规模经营,在粮价下跌的情况下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所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农民正在走出一条绕过租金的规模经营道路,就是通过发展土地的股份合作制,通过把土地托管给其他的生产型经营服务组织来进行经营,用这种方式绕过了租金,使得土地的主人和经营者能够在市场经济面前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均摊的机制,我想这可能是未来中国农业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一个经营体制改革的很重要的方向。限于时间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些情况,大家有什么问题以后还可以再提。谢谢!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粮食 价格 粮价 关税 中国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