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染,中国种子论坛创办人之一,“有种评论”特邀评论员,知名种业专家。对我国种业特别是东北种业有很深入的见解,陆续撰写了“种业江湖”系列文章十五篇,大多涉及种业公司商业模式变革,运营管理方法、科研育种方向、销售渠道建设、行业精英介绍、种子电商发展前景等。)
以现在思考未来者,死。以未来思考现在者,昌。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调运基地,在我国素有“龙江熟,天下足”的美誉。自从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114.1亿斤,首次超过河南省成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此后的2012年、2013年、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稳定增加,连续四年成为全国产粮冠军。这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离不开“末日作物”在我省耕种面积的持续增加和产量的稳步提高,充分体现了它在我省粮食产量增加的主力军作用,对我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了100%。“末日作物”也是杂交种应用最早、最普及的作物,更是全国乃至全球种业竞争的重点和焦点。根据黑龙江省种子局测算,黑龙江省年需农作物种子12亿公斤左右,其中玉米种子年需种量在1.9亿公斤左右。这么大容量的蓝海市场,使得黑龙江省种子市场在业内有了“得龙江玉米市场得中国种业天下”一说。
一、黑龙江市场玉米种子规模
1黑龙江省玉米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根据下图可知,2012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是9000万亩,极早熟区播种面积是900万亩;2013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是10143万亩,极早熟区播种面积是1300万亩;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是10615万亩,极早熟区播种面积是1400万亩。根据以上数据得出,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年递增率达到了8.6%,极早熟区年递增率达到了24.72%,而且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尤其极早熟区玉米种植面积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黑龙江省玉米种子市场规模程度
根据张世煌老师估计,我国种业市场规模现今达到5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玉米183.2亿元,水稻119.5亿元,小麦48.8亿元,蔬菜99亿元,棉花27亿元,大豆11.5亿元,油菜籽13.5亿元。而黑龙江省玉米耕种面积达到我国玉米耕种面积的1/5左右,按照此数值推算,黑龙江省玉米种子市场的规模应该在36.64亿元左右。
3未来黑龙江省玉米种子市场规模估值
根据张世煌老师等人预测,到2020年我国水稻种子市场价值为137.4亿元,小麦69亿元,玉米239亿元,大豆16.3亿元,将比现在分别增长15%,41%,30%和42%。按照以上数据测算,玉米种子市场年递增率达到5.46%左右,而到202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子市场规模大概为47.8亿元左右,年递增率在4.53%左右。
4黑龙江省玉米种子市场潜力
截至目前,我国国内上市种子企业17家,主板上市8家,新三板上市9家。2014年我国上市种子企业营业收入是135.0458亿元,净利润是8.5279亿元。其中主板上市种企营业收入是102.43亿元,净利润是4.3225亿元;新三板上市种企营业收入是32.6158亿元,净利润是4.2054亿元。
从上图可知,我国上市种企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总计6家,它们分别是农发种业、垦丰种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丰乐种业、敦煌种业。净利润超1亿元企业总计3家,它们分别是垦丰种业、登海种业、隆平高科。作为2014年我国上市种子企业营收王的农发企业,它的业绩增长迅猛得益于其近年来的资本运作,快速的跑马圈地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度增长,但是盈利能力还有待观察。如果剔除农发种业,那么我国种业板块的销售王和盈利王就花落一家,垦丰种业。垦丰种业2014年营业收入18.37亿,其中杂交玉米种子实现营业收入10.57亿,杂交玉米种子净利润大约在2.11亿元左右,占主板种子企业净利润的48.81%,占新三板种子企业净利润的50.17%。
垦丰种业杂交玉米种子优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而且仅仅是黑龙江省的早熟和极早熟区域。为垦丰种业带来如此骄人业绩的种子就是去年央视多次提及的“天价种子”德美亚1号,该品种于2014-2015年度终端零售价达到了1600元/包,创造了杂交玉米种子零售价格的历史新高。而我们要注意到垦丰种业德美亚1号的结算价近年都保持在390元/包,即13元/斤。也就是说,德美亚1号种子按照13元/斤的结算价,居然创造了中国种业上市公司的盈利王,可见黑龙江省单就一个极早熟市场的潜力就有多大。
二、黑龙江省粮食作物耕地因素的变化
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
截止到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跃上90%台阶,达到91.67%。全省耕地机械化程度已达98.8%、播种机械化程度已达94.1%、收获机械化程度已达70.1%,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黑龙江省大农业的加速发展埋下了伏笔。
2黑龙江省耕地面积情况
根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黑龙江省耕地总量2.39亿亩,居全国第一位;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1倍。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26%左右,农村承包50亩土地以上大户287万家,家庭农场平均面积达200亩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4亩耕地中有1亩实现了经营权流转。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国农业改变几千年耕作传统,逐步向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高效农业转型。
3黑龙江农业合作组织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种植业合作社3.6万个,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需种量1.5亿斤以上。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和农村人口的加速进城,以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家庭农场、承包和托管等形式规模化经营将在黑龙江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4玉米面对极端气候变化的优势
“末日作物”的称谓源于2014年美国一部比较火热的影片《星际穿越》,影片里玉米成了世界末日后唯一能够养活人类的唯一作物。因为玉米具有其它作物不具有的优势,更加耐热、更加耐旱。这就是为什么在《星际穿越》之中,环境恶化的地球上只剩下玉米一种作物。玉米这类C4植物可以主动“捕获”二氧化碳,而其他C3植物更像是“守株待兔”。正因为有着这种特殊的固碳技巧,使得玉米更加耐受高温、高光强和低二氧化碳浓度。这三大优势让玉米比其它作物在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末日环境中占据了先机。
三、黑龙江省种业情况分析
1黑龙江省种子公司存量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黑龙江省现有种子企业448家,其中经营区域为全国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企业65家,注册资本500万元企业72家,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企业311家。2012年,垦丰、龙科、富尔等3家种业列入全国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2黑龙江省玉米主栽品种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超5万亩的品种总计120个,其中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品种计21个,分别是郑单958、先玉335、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龙聚1号、绿单2号、哲单37、吉单27、吉单519、鑫鑫1号、绿单1号、龙育7、大民3307、德美亚3号、龙单59、绥玉7号、鑫鑫2号、绥玉10、龙单49、绥玉19、绥玉20。以上品种,黑龙江省自育12个,外引9个,自育品种播种面积是2132万亩,外引品种播种面积是2817万亩。根据下图可知,我省前十个玉米主栽品种当中,只有4个品种为黑龙江省自育(其中2个品种实质上应列为外引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能力偏弱。
3黑龙江省农作物研发机构存量分析
黑龙江省共有种子科研单位137家,其中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省农垦科学院等大专院(所)校27家,占19.71%,每年审定推广品种40个左右,占57%;有研发能力的种子企业110家,占80.29%,每年审定推广约30个品种,占43
%。但是,从上图我们可知,2013年黑龙江省玉米品种播种面积前十个品种里,只有一个是农业科研系统研发,而且是与其它单位合作研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科研院所的玉米育种研发实力在黑龙江省已经不占主导地位。
4黑龙江省种子企业销售模式分析
黑龙江省种子销售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一、垦丰种业、倍丰种业、富尔种业、禾田丰泽种业为代表的直营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厂家的产品线足够丰富,或者产品有较强市场占有率。二、绿丰种业、明星种业为代表的县域经销商代理模式。这种模式往往要求代理商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经营实力。三、鑫鑫种业为代表的直营模式。这种模式对产品的综合实力和企业的运营能力要求较高,一般企业是真心玩不了。四、鹏程种业为代表的自给自足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的是产业链整合能力,说白了就是背后的资本实力。五、先锋种业为代表的大区包销模式。这种模式对企业的研发实力有较高要求,一般都是品种太多了,多到自己企业人力物力做不过来,而且这个品种还不能是该企业一流品种,一般都是即将进入品种生命末期或者该企业的二、三流品种。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黑龙江省种子企业集中度较低,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种子研发机构较多,审定品种不少,但是推广能力有限。种子企业销售模式单一,品牌建设只在几家种子企业略有涉及。
黑龙江省玉米行业的五力竞争模型
5单粒播种技术是系统创新的引爆点
商界有句名言,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规避竞争,淘汰落后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先锋团队通过玉米品种“先玉335”把“单粒播种”的理念引进中国,促使国内科研界的育种方向发生重大改变,以适应机械化为标准;促使加工界的种子加工的工艺流程发生改变,以提高种子活力为标准;促使销售界的包装规格发生改变,以节省种子量,节约劳力,降低成本为标准。所以说,单粒播种技术不仅是项新技术,单粒播种的成功也不是种植环节的简单改进,而是一个系统创新的引爆点,促使整个玉米产业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黑龙江省单从制种质量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来看,垦丰种业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也为其今后品牌营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黑龙江省玉米的更新换代陆续开始
韩俊强老师曾经撰文指出,我国玉米品种经历了六次更新换代,目前正处于第七代玉米品种的崛起期。按照笔者理解,第一代是以玉米单交种为代表,第二代以掖单2号为代表,第三代以丹玉13为代表,第四代以掖单13为代表,第五代以农大108为代表,第六代以郑单958为代表,第七代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是以高度适应机械化为标准,而黑龙江省极早熟地区主栽的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应该就在此列。我们从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近年在黑龙江省极早熟区的推广面积就能管中窥豹,了解一二。每次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都会伴随着一批种业的消亡和崛起。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企业,往往当风口还未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趴在那里等风了。而那些等风来了再行动的企业,会发现自己到达风口时,已经人满为患了。
7转基因玉米的研发与推广势在必行
钱学森先生曾经预言,21世界将进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其主战场就在大农业。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测算,截至2014年,全球约有28个国家的1800万农民种植了1.815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比1996年增长了107倍。根据ISAAA有关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12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给全世界带来了诸多收益,农业增收约1170亿美元,其中58%得益于降低成本,42%得益于产量增加,节省了约1.32亿公顷耕地,节约了4.97kg农药,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我们要知道,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领先世界各国的优势就在于创新,并由此形成技术垄断,一旦某项技术趋于成熟和普及后,美国人的资本优势就将变为成本劣势。因此,美国为了确保领先优势,所以资本不断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当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普及之后,美国人必要有新的工具来主导世界,我认为生物技术就有可能是其一。而且我国经济也即将运行到刘易斯第一拐点,所以土地确权→农业产业化→开放转基因→释放劳动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双击链条,不但可以提升羸弱的农业效率,还可以向城市持续释放新的劳动力。
8互联网+农业布局,缔造农资商业新模式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基于商业模式的竞争”,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以至于商业模式创新都在全方位推进。现代农资企业将利用计算机、遥感、GPS、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构成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全新商业模式。未来,农资服务商大数据分析能力将直接用于指导生产与服务;农资电商逐渐替代传统农资销售体系;农产品电商也将替代原有渠道,形成新的农产品交易系统,这就是大势。善弈者谋势,识大势者方能成大事。我们可预见,未来将没有互联网行业了,因为所有行业都是互联网化的,所有的行业都将按照互联网的逻辑重构一遍,变成所有行业都互联网化。当下市场,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杰出互联网企业已经把触角渗及农业和农村,在黑龙江省的明水、海伦等县已经陆续开店,他们的加速布局会促使农资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是破坏性的商业变革,是大势所趋。有着推古拉朽的强大力量,也代表着“提升社会效率,节约消费成本,压榨不当利润”的先进商业模式。
9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趋势
1、烽火聚起,狼烟遍地。黑龙江省玉米种子市场面对非农资本的虎视眈眈和农资企业的跨业竞争,还有互联网巨头的抢滩登入以及外资种企的逐步蚕食和外省种企的区域称王等原因,都注定了2015年会是决定黑龙江省当地种子企业的生死攸关的一年。
2、欲知大道,必先学史。目前,黑龙江省种子产业处于过剩状态,处于其中的企业,哪怕是好企业都会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有企业能够采取更好的技术,研发出更具优势的产品,凭借先进的管理,适度的规模,较好得服务,就能达到更好的效率,就能淘汰一批小而散的种子企业,最终使行业的竞争缓和,大家都得到更好的产业环境。所以,以象屿为代表的非农企业,跨界而来。凭借2014、2015两个年度的资本市场定增,目前大约募集资金32亿元;通过员工持股,募集资金8000万元,总计32.8亿元。主要用于在黑龙江省构建粮食产业链条,尤其对种业市场的布局也会随之提速。
3、侠之大者,为国育种。中国很多创新都是国外创新模式的模仿和跟随,而较少是真正的创新。这个企业可以不是独创,但必须在模仿国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并且不断的把有自己特点的东西研发出来,最后超越被模仿的模式。现在黑龙江省玉米品种面临第七次大范围的更新换代,这对黑龙江省种业乃至全国种业都是一次难得的追赶机会。
4、无梦想,不兄弟。现在很多玩互联网+农业的企业都是在模仿以前“德隆式”产业链整合策略。具体操作手法就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有效结合,即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再用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促进实体产业升级发展,再进而推高资本市场的价格。在我国,上市公司拥有最多的金融杠杆资源和人才资源,完全可以在优秀的并购投行的帮助下,开展产业链并购整合,而2015年这个时间节点即将到来的时候,并购重组会加速进行下去。我们展望未来,这个行业最后即可能只剩下3-5家大型企业,剩下的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逐渐定位成研发导向型、生产加工辅助型、销售渠道完善型、售后服务体系型等类型的专业化种子企业。(文章来源:有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