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31日下午,在北京市通州区金榆路七天酒店旁的一所小平房里,115名务工人员从“张老板”处领到了他们半年的工钱共计230万元。冻得两颊通红的工友们紧攥着到手的红票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刻,我们等了89天”
“终于有钱买票回家了!不枉我等了89天。”老家在安徽蚌埠的刘绍文摇着手中的一万八千元,高兴地说。他马上开始忙着订票,想尽早见到老婆孩子。
其余的工友排着长队,一个接一个地拿钱、数钱、签字、画押,跟家里人通话,或是查火车时刻表,或是打包行李,忙得不亦乐乎,与八十多天以来的四处辗转、漫长等待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刘绍文告诉记者,他们3月初至9月底在朝阳区一个建筑工程队做工,总共115人,来自甘肃、河北、河南、安徽、山东、湖南等地,多是老乡介绍来到北京打工的。他们主要从事两个工种,一种叫大工,做些抹灰、砌墙的活计,每天可拿到一百七八十元;另一种叫小工,做些推车、搬砖一类的活计,每天工钱基本在一百四五十左右。半年的工程做完,该结工钱的时候,却被告知“盖的是违规建筑”,原本天天照面、招呼他们做工的包工头也不见踪影,手机一直无法接通。115名工友除了对他的名字和长相略有印象之外,对公司名称、家庭住址等其余信息一概不知,更不知从何找起。
“整个10月、11月我们都在等待,可一直没有包工头的下落。我们一百多号人只好找到朝阳区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解决不了,建议我们打官司,可我们连吃饭的钱也没有。”工友孙志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