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科技动态

农业部加强南繁基地植物检疫

2014-05-14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本报讯(记者 王瑜) 南繁是利用海南冬季光温充足的气候条件,进行育种加代和繁种,可以加快新品种繁育进程。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700多家种子科研、企业单位在海南开展南繁工作。南繁种子“来自全国,又走向全国”,客观上为有害生物传播扩散提供了通道。为防止有害生物随南繁种子入岛、出岛扩散蔓延,农业部将从今年开始,每年在农作物南繁关键季节,开展南繁作物联合检疫执法检查活动,全力保障南繁基地及全国农业生产安全。

    严格植物检疫监管。针对南繁检疫机构人员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今年3月至5月,农业部组织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9个省(市)43位植物检疫人员赴海南,与当地植物检疫人员统一编队,开展联合检疫检查,形成海南与内地联合检疫、种子与检疫机构协作、调入地与调出地两头监管的工作格局。通过联合检疫执法检查,发现入岛前未检疫、入岛后未到南繁植物检疫机构登记备案及申报产地检疫等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检疫手续的18家,并按检疫规定及时补检。

    及时处置植物疫情。在开展联合检疫检查中,检疫人员深入水稻南繁制种集中的乡村,逐个田块进行水稻联合检疫检查。据实地调查,在9家南繁单位近千亩水稻制种田发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联合检查组与当地检疫机构一道,采取监管销毁、禁止调出、改变用途或种子处理等处置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蔓延。

    加强防控技术指导。南繁植物检疫机构利用手机传输系统提供现场登记备案、产地检疫服务,并建立田块电子档案。结合检疫检查,开展田间综合防治指导,确保技术措施到位和安全用药。举办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技术培训班,普及条斑病识别与检疫控制技术。加强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切实做到南繁材料未经检疫不落地,未经检疫不离岛。

    强化检疫宣传引导。检查组深入水稻制种田检疫检查,宣传植物检疫法规、南繁检疫程序、普及防控知识。对未办理相关检疫手续的育种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及时补办有关手续。对发现的违规企业、基地,加密、加力监管,并通报其所属单位和省级农业部门。检疫监管和宣传教育相结合,增强了繁育种单位植物检疫意识,大幅度提高了检疫率。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植物检疫 制种 有害生物 离岛 执法检查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